我今年五一前跟团去桂林旅游,导游让我们去侗族水寨,接待我们的是侗族大嫂,给我们讲解使用白银对身体健康最重要,讲的我们跃跃欲试,到银器大卖场后都争先恐后的买各种银器,她们的银器价格是29.8元/克,当时银交易价是5.1元/克,街上的银器店一般是15元/克,我感觉她们的银器价格很贵,没有买,几个人都说我对自己的健康不重。

我昨天也去了,肯定是假的。银是假的,摄像头是假的,政府扶持也是假的,目的只有一个,骗钱!几年前我去西双版纳也被骗了,骗法可谓一模一样。只不过白银换成了所谓的流沙金后来,在别的地方看到很便宜,随处可见,价格只有它的十分之一。个人建议:少数民族不要去看,你能看到的都不是原始的。可能是真的啦,为加工的银其实很便宜的一克才十几元这样子。

银料今天的价格四块一克不到,卖个工艺,不过这个价格,在我这里私人定制都没有这么贵。超过十五单克价不建议购买,什么熟银这些都是噱头,就是一个纯不纯。出门旅游,吃好住好,旅游纪念拍照留念就好。这个不是侗族真正生活的寨子,只是一个人工的观光点,主要用来推销银饰的各种惊人功效,看不出是手工制作,偌大一个购物点,成千上万的银饰,成千上万的游客,手工银饰的制作不可能在保证精致雕刻的前提下还如此迅速的锻造出这个量。

与苗寨花花绿绿的服饰不同,侗族服饰一下变成了黑、灰、紫色朴素的侗衣,可能这正符合安静惬意侗族乡村,依旧是那朴素的民族风情以及看不够的旖旎风光。在肇兴,随处可见制作、印染、捶打、晾晒侗布的场景。侗族的染衣匠大多人女人担任,将大锅水烧开,加入靛蓝或者紫的红的染料,经过几次过滤之后放入大锅,将布匹放进去后翻煮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挂在长竹竿上晾晒。
说是这种燃料是由板蓝根来制作,有的布料在处理之后还要刷上柿子水,用于布料的防雨防风。果然,经过捶打后的布匹不仅是光亮,更是因为纤维被强制伸展,结果是衣服难以发皱,穿在身上久不变形和发皱,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块方石,磨的异常光洁平整,就是捶打布料用的。甚至将布料捶打成百褶裙,穿上后裙子总是自然折叠的硬楞硬角的永远像是刚烫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