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商都文化网配图)5、太阳日:农历二月初一满族人认为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迎日出。6、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满族认为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

这天吃饽饽(饺子)叫吃龙鳞,吃烙饼叫吃龙皮,吃元宵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粪,吃锅贴叫吃龙爪。7、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8、民俗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为满族同胞的除“颁金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民俗节。

01满族是我国55个少数名族之一,有着自己的名族特色和传统节日。满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颁金节、二月二、虫王节、开山节、添仓节等,满族人除了过自己本身的节日之外,也会过一些汉族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满族先民形成了富于自己民族特点的岁时文化,如远在渤海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春节、端午节等节庆习俗。

春节,是满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蓝、白色)、挂“福”字。午夜分发“神纸”之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取“更岁饺子”之意。还要把一枚铜钱(富家有的用金钱小保及宝石等),暗放饺子中.谁吃到了则终岁大吉。除夕,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可达二丈,上扎松枝,高挂红灯,红灯至初六,夜夜不熄。
3、满族的重要节日是什么满族的重要节日是颁金节,因为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而且满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